有人說,他們的花期開的太晚;
有人說,他們與社會格格不入,是不知名的“怪物”;
而其實,他們和很多單純的孩子一樣,只不過被發育遲緩“偷走”了而已……
當發育遲緩侵入孩子的體內,它便會“偷走”孩子的言語功能、正常智力、正常身高,留下的只是呆滯的目光,別人的嘲笑,甚至痛苦的折磨。
“3歲不會說話”的亮亮
亮亮媽媽破羊水18小時才生下亮亮,所以亮亮到三歲時還不會說話、走路。亮亮平時會做一些本能性的事,比如自己用勺子吃飯。但稍微有難度一點的時就不會了,不會自己穿衣服,洗臉刷牙。表面看和普通孩子差不多,身體發育正常。但是一到說話,走路時就會被看出。5歲的時候被當地醫院確診為發育遲緩。聽到醫院診斷結果,亮亮爸爸媽媽覺得一家人世界瞬間變得灰暗。在一段時間的時間的失落后,亮亮爸爸媽媽決定振作起來幫助孩子成長。之后亮亮在當地上過一年多的特殊教育,但變化不大。
“摔跤導致發育遲緩的”的彬彬
1年多前彬彬(化名)半夜睡覺從床上滾下來,當天上肢就不能動了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彬彬有所好轉,但手卻比同齡孩子小。后經醫生診斷,這是因為彬彬神經受損導致了上肢發育遲緩。寶寶墜床重傷險喪命 2歲多的彬彬半夜從床上滾下來,當時孩子看起來沒受什么外傷,家人就把孩子抱上床繼續睡覺。過了一會,丈夫被孩子的哭聲吵醒,這才發現彬彬的胳膊不能動。夫妻倆連夜把孩子送到醫院,診斷為頸髓損傷、中樞神經性呼吸衰竭。經搶救脫險,但損傷的神經致胸以上肌無力。
“身高矮人一等”的鵬鵬
鵬鵬11歲,已經上小學六年級,但是身高才1.2m,比同齡的孩子矮了半頭,在學校不每天被別人欺負,還要被別人嘲笑為小矮子,這對于11歲的孩子來說很殘酷。她也曾跟父母抱怨過為什么自己這么矮,為什么不可以長高,面對孩子的冷眼相對和嘲笑,鵬鵬慢慢變得沉默,也不再愿意去上學……
這樣的例子太多了,據相關統計,我國目前發育遲緩患兒高達2100萬人,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有4個發遲緩,而全球發育遲緩患者已經達到8000萬。如此龐大的數據,令人觸目驚心。或許亮亮、彬彬、鵬鵬不是較痛苦的那個,但足以代表了發育遲緩給孩子及家長帶來的極大痛苦。
北京天使兒童醫院王玲專家介紹,一般來講,發育遲緩在嬰幼兒時期就能夠初查端倪,但許多家長由于不具備醫學常識,故經常是到了孩子學習走路和說話時才發現孩子的身體異狀。而且許多家長根本不對孩子進行正規的檢查,而是一味的讓孩子接受各種治療,這樣不針對病因進行治療,效果當然不好,發育遲緩最佳治療時間是6歲以前。切不可因為著急而盲目替孩子進行治療。
專科診療 開拓發育遲緩患兒康復之路
北京天使兒童醫院作為胡亞美醫學研究院臨床科研診療基地,專業診療兒童發育遲緩、多動癥、抽動癥、矮小癥、智力低下、性早熟等疾病,十分重視發育遲緩規范化治療,匯集了各類發育遲緩經驗豐富的醫生,為發育遲緩孩子的健康把脈,從而保障治療效果和安全性。醫生團隊會針對孩子的情況給出特殊高度個體化的行為、教育和醫學治療建議。針對發育遲緩患者的個體情況,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,從分析病理到治療再到后期的康復保健,致力于幫助家長找到適合孩子的較佳療法。